2021年12月14日下午,以“理性追星 突破自我——飞扬青春理想美”为主题的班会研修活动在上海市毓秀学校举行。本次活动由青浦区中小学城乡德育共同体中学分片一组主办,上海市毓秀学校、陶芳琴班主任工作室承办。
活动分为线上直播与线下现场同步开展,线下出席对象为共同体学校、毓秀学校出终端班主任代表,陶芳琴班主任工作室成员,青浦区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师们。线上直播收看对象为七所共同体学校的全体班主任。
活动分为三个议程:课堂观摩、互动研讨与总结点评。
议程一:课堂观摩
上海市毓秀学校张倩老师执教的《“我”很重要》,以电影《风雨哈佛路》为素材,首先让学生交流讨论电影主人公“莉兹”被包裹的“外壳”是什么?她是如何冲破自己的“外壳”的?继而引导学生在面对各种各样的“外壳”也就是困扰的时候,要用正确的方法冲破“外壳”,比如:明确目标、积极行动、合理规划、坚定信念、良好心态。最后张老师将学生的思维从电影里拉回到现实生活,让学生们分享自己面临的困扰,全班合力解决各自的困惑。
上海市毓秀学校池跃敏老师执教《“星”之所向,“心”欣向荣》,以班级情景剧导入,展现学生在追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倒牛奶”的新闻让学生明白了理性追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接着池老师让学生交流讨论流量明星的共性和价值,挖掘追星现象背后隐藏的心理问题,针对一些盲目追星的行为,挖掘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思考舆论推手带节奏的导向作用。最后,池老师回到学生身上,让学生理解真正的明星不仅仅可以发光发亮,还会照亮他人,温暖人心,从而引导学生理性追星。
议程二:互动研讨
课堂观摩结束后,参加此次活动的教师积极参与评课研讨。
徐泾中学杨婷婷谈到,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都很完整,精巧。教师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讨论,两节课的落脚点都在学生的内驱力上。张老师引导学生改变自己的心态,积极行动,通过良性竞争遇见更好的自己。
重固中学张俊杰老师认为,以电影《风雨哈佛路》切入,整节课围绕“外壳”这个关键词展开,一切行为的动力都源自于自己的内驱力,最后阐述了如何良性竞争。整堂课从一开始的平稳讲述,深沉发问,到最后慷慨激昂,让学生既懂得了要有竞争意识,也懂得良性竞争的重要性。池老师执教的《“星”之所向,“心”欣向荣》主题班会谈论的是追星问题,这是学生日常遇到的问题,学校里的有些男同学也会有阴柔化的倾向,适当地加以引导和交流,从而培养少年的阳刚之气很有必要。
初等职校宋燕说,张老师这节课实际上是自信教育和心理教育,课堂的每一个点挖掘得都很深入,讲解得很透彻。这节课内容充实,以电影《风雨哈佛路》的情节转折为线索,串联了课堂的问题。最后回归到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困扰上,给大家分发了同学们的小困扰,但是比较遗憾的是,由于时间不够,这些小困扰没有当堂解决,我很期待看到同学们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颜安中学郝小平老师和珠溪中学的胡老师则是将自己的听课感受联系自身班级管理中的痛点、堵点、成就点,畅谈两堂课带给他们的深刻感受——班主任要用爱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信,只有改变他们的心态,他们才能“破壳而出”。
议程三:总结点评
活动最后,青浦一中德育处副主任王冬梅老师作了总结点评。
她谈到:张老师的课堂细致沉稳,池老师的课堂活泼灵动,彰显了德育的内涵和价值,真正做到了陶行知所说的“以情动人,以智教人,以行带人,以德育人”。“以情动人”体现在两位老师的素材选择上,从调查问卷和校园情景剧以及电影入手,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解决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智教人”表现为两节课从现象背后挖掘了深刻内核,比如张老师引导学生探讨利兹“外壳”的含义,其中包括社会大环境,自我评价、外界评价等多个层面。池老师通过“说一说”“找一找”“谈一谈”等活动,引入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以行带人”可以从两节课的最后落脚点看出,课堂问题贴近生活,解析了躺平、丧文化等词语的内涵,教导学生正确追星,从外到内,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上和思想上。“以德育人”体现在课堂的整体构思上,两节班会课构思精巧,层层推进,真正做到了润心化雨。王冬梅老师最后就两节课的作业布置提出了自己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