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天地

上海市毓秀学校2023学年课程计划

发布日期:2024-01-19 02:18:51   来源:校长室   

上海市毓秀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义务段)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发(2019)26)、《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等文件精神,上海市毓秀学校充分认识到课程对于学生生命成长的价值,推进自主性变革,在“扬长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办学理念引领下,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特制定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规划依据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上海市毓秀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公立学校,于20078月正式落成启用。学校占地面积80多亩,现有58个教学班,2700多名学生,212名教职员工。其中专任教师 197名,区级名优教师20名,校级骨干29名,正高级职称1名,高级职称29名,中级职称112人,学历达标率100%

以下是对我校课程建设的SWOT分析:

S(优势)

W(劣势)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五大新城建设区, 经济繁荣,资源丰富。

●新城一站大型居民集聚区,交通便捷。

●地处崧泽历史文化区,红色资源丰厚,文脉深厚。

●年级数、班级数多,便于开展大型教育教学活动。

●教师数多,平均年龄40多,处于年富力强的上升期, 学校教风正、学风浓,办学质量长期处于前茅,区优质示范校。

●家长支持学校开展工作,乐做志愿者,家长讲堂常年开展,效果良好。

●九年一贯制办学,便于中小学段融通,能完整序列化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办公环境、教室环境逐渐优化。

●多媒体设施设备配置到位。

●创新实验室等设施逐年完善、优化中。

●地处郊区信息获取较市区少而慢。

●高品质文化资源相对市区略缺乏、单薄。

●中小学段学生年龄跨度大,管理工作复杂。

●学校师生人数量大,班额超量,个性辅导,因材施教,还不够理想。校园容积率大,人均空间小,尤其专用教室紧缺。

●经费较紧张。

部分专用教室的多媒体设施配备还不够理想。

现有体育活动场所难以满足大批量学生的活动需求。

部分实验室设备老化严重。

0(机会)

T(威胁)

●社区、家长对我校的认同度不断提升。

●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加速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校园生态环境改造取得显著进展。

●办学质量较突出,得到上级部门及社会各界的认可。

●学校书香校园创建初见成效,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稳步推进。

●市教师发展校、市行为规范示范校、市科创联盟校,相对而言,有较多机会承办市、区两级大型教育教学活动。

●上级部门较支持我校硬件的配备和发展。

●我校是市教育数字化转型试验校,此工作推进和完善有利于带动学校全方位提升。

●“十四五”优质教育均衡建设标准进一步保障学校软硬件设施。

●校园周围是居民聚集区,道路狭小、车流量大,有安全隐患。

●九个年级在教学管理上强度大、复杂艰巨,空间、场地还显局限,活动设计上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家庭教育参差不齐,不时冲击学校教育。

●学生众多,活动场地紧缺,体育活动存在安全隐患。

●有些设备更新受采购程序所限,影响教育教学。

●创新实验室等使用效率低下。

(二)学生发展需求

我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的发展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和阶段性的特点。由于学生年龄跨度较大,从小学到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因此,我们需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深入的需求分析,以满足他们在各个阶段的发展需求。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兴趣爱好的培养上。这个阶段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需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社交技能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同时,他们开始对各种事物产生好奇心,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力,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进入初中阶段,学生的需求逐渐转向更为深入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上。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学生需要更多的挑战和机会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他们也需要更多的支持和指导,以应对青春期所面临的心理和生理问题,以及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学业压力。

另外,不同学生之间也存在个体差异,他们的学习需求、兴趣爱好、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各不相同。因此,我们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三)学校教育哲学

1.学校办学愿景

从学校的角度,希望打造一所“质量一流、特色鲜明、学生喜欢、家长向往、社会公认”的优质学校。

从学生的角度,以“扬长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让每一位学生心怀天下、追求上善,争做更好的自己。

2.学校使命

在学校愿景的引领下,立足新时代教育的发展,落实立德树人,培育新时代的中小学生,学校的使命是:

聚焦国家课程生本实践,打造高品质课程和高品位课堂。丰富学校特色育人载体,探索高质量育人方式变革,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施学生多元综合评价,增强德育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激发教师教育教学活力,夯实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

3.毕业生形象

学校愿景

学生形象

内涵

解释说明

学校以“扬长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让每一位学生心怀天下、追求上善,争做更好的自己。

身心健康者

文明自信

文明

言行文明、遵守规则、尊重他人

自信

乐观向上、满怀信心、意气风发

修身养德

修身

明礼诚信、团结互助、吃苦耐劳

养德

大气谦和、志行合一、遵纪守法

终身学习者

博学多识

博学

乐学善学、学识渊博、追本溯源

多识

见多识广、追求真理、融会贯通

开拓创新

开拓

思路开阔、勤奋刻苦、推陈出新

创新

自强不息、与时俱进、敢为人先

优雅生活者

乐观阳光

乐观

积极向上、笑对生活、不畏艰难

阳光

热情开朗、朝气蓬勃、明媚灿烂

善良雅致

善良

与人为善、乐善好施、懂得感恩

雅致

内外兼修、追求品质、平衡和谐

使命担当者

立志报国

立志

鸿鹄之志、矢志不渝、志在四方

报国

热爱祖国、坚定信念、保家卫国

守土有责

守土

热爱家乡、爱护自然、保护生态

有责

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


我校的毕业生应保持身体与心理的健康,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和压力。应具备持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应具备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应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培养审美趣味和文化修养,享受生活的美好。

二、课程教学计划及说明

(一)课程结构与类别

严格按照上海市教委颁布的课程计划要求设置课程,一是要认真抓好课程实施形态的研究,重点加强各类课程的联结和整合,使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各类课程互促互补。二是要重视开发课程的功能,以课程功能为主线,努力构建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的课程结构体系,体现课程的纵向层次性。构建具有基础性、整体性、多样性的学校课程;构建课程校本统整的课程结构。

我校课程建构的原则如下:

1.德育渗透原则:统整德育与教学活动,强调全员德育,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让每一个教师都意识到自己的每一个教学步骤甚至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是德育资源,必须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体现教学的德育性。

2.民主开放的原则:我校课程建设是一个民主开放的决策过程,是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课程建设要体现出民主性与开放性,课程建设过程应该是对话式的,学校要调动方方面面的因素参与学校课程建设。

3.因校制宜原则:我校课程建设以尊重本校学生间的差异,满足学生的需要为前提。追求学校特色的形成,让课程彰显校本的个性与特色。因此,我校课程建设要合理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尽可能就近取材,不应舍近求远。根据学校、社区环境、师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开发课程,因材施教。

4.发展性原则:我校课程建设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每一个毓秀人全面、终身、充分、自由发展,是我校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追求。因此,一方面,我校课程建设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而且要注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持续性。另一方面,我校课程建设充分尊重教师的自主性,激发教师的课程意识,积极引导教师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动,不断提高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使我校课程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最终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5.目标导向性原则:我校课程建设严格以国家确定的教育目标为课程建设准则与导向,减少课程建设的随意性,既保证国家课程的基本要求,又充分体现学校教育的独特性、针对性。

 毓秀学校的课程结构如下:



(二)课时安排

(一)国家课程

学校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将二类课程整合于学校的课程体系中,逐步形成了在新课改理念下的学校课程计划。国家课程是学校课程结构的主体,以学生掌握系统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同时培养获得知识的能力、习惯、意志和情感,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基础学力和综合能力。具体安排如下:

科目

 

周课时

 

年 级

 
  

说明

   

5

5

5

5

1)初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安排在八年级上学期,作为必修内容,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班团队课、校本课程等统筹安排课时,平均每周1课时。

2)保证生命科学课程总课时数为102课时。

3)在保证劳动技术课程总课时数为170课时的前提下,调整了六至九年级的劳动技术课程设置,与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整合实施,落实劳动教育要求。

4)在保证信息科技课程总课时数为68课时的前提下,调整了六、七年级的信息科技课程设置。

   

4

4

4

5

   

4

4

4

4

道德与法制

1

1

2

2

  

2

3

 

2

2

 

2

生命科学

2

1

  

2

2

 

3

3

 

2

  

1

1

   

1

1

   

2

2

体育与健身

3

3

3

3

劳动技术

2

1

2

信息科技

2

周课时数

27

28

29

28

学科类、活动类(含体育活动)

4

3

2

3

1、六至九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的语文阅读活动、2课时的体育活动;2、六、七年级每周1课时的书法课、兴趣活动课、每两周1节的心理课;

专题教育

或班团队活动

1

1

1

1

每周1节的班会课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每学年2

春秋季素质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德育综合实践活动

周课时数

6

5

4

5

探究型课程

2

2

2

2

探究资料包的使用;科学、理化等的实验探究课。

晨会或午会

每天15-20分钟

广播操、眼保健操

每天约40 分钟

周总课时量

34

34

34

34

每课时按40分钟计

(二)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以拓展知识领域,加强实践应用为主,重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培养个性。包括限定拓展型课程、自主拓展型课程、专题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根据市、区相关文件精神,学校将每周三(小学段)、周五(中学段)下午列为快乐活动日,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上海市毓秀学校2023年第一学期拓展课程一览表

序号

课程名称

任课老师

年级

上课时间

上课地点

1

书法

沈海青

六年级

周五第6

书法教室

2

图像处理

陈丽萍

六年级

周五第6

电脑房

3

数学基础

张倩

六年级

周五第6

六(1

4

气象

李志威

六年级

周五第6

六(5

5

国画

 

六年级

周五第6

国画室

6

音乐剧

余小雪

六年级

周五第6

中学音乐室

7

素描

张秋凤

六年级

周五第6

A311

8

围棋入门

外聘

六年级

周五第6

科学实验室

9

象棋入门

朱大寨

六年级

周五第6

六(6

10

机器人或编程

外聘

六年级

周五第6

A楼机房

11

篮球

徐晗

六年级

周五第6

篮球馆

12

机器人

外聘

六年级

周五第6

A楼二楼录播室

13

武术

外聘

六年级

周五第6

体育馆

14

无线电

张锋

六年级

周五第6

A楼机房

15

英语电影欣赏

陈玉婷

六年级

周五第6

六(4

16

数学基础

刘桂秋

七年级

周五第5节

七(1

17

生活中的物理

陈聪

七年级

周五第5节

物理实验室

18

气象

李志威

七年级

周五第5节

七(3

19

生活中的化学

卜 扬

七年级

周五第5节

化学实验室

20

英语电影欣赏

陈玉婷

七年级

周五第5节

七(4

21

国画

 

七年级

周五第5节

国画室

22

素描

张秋凤

七年级

周五第5节

A-311

23

象棋入门

外 聘

七年级

周五第5节

科学实验室

24

围棋入门

朱大寨

七年级

周五第5节

七(5

25

机器人

外 聘

七年级

周五第5节

A2楼录播室

26

武术

外 聘

七年级

周五第5节

体育馆

27

电子编程

外 聘

七年级

周五第5节

A楼机房

28

无线电

张 锋

七年级

周五第5节

A楼机房

29

书法

沈海青

七年级

周五第5节

书法教室

30

阅读欣赏

佘远娟

七年级

周五第5节

图书馆

31

朗读者

衣献红

七年级

周五第5节

朗读亭

32

篮球

许军

七年级

周五第5节

篮球馆

33

乒乓

外聘

七年级

周五第5节

乒乓室


上海市毓秀学校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生社团一览表

社团名称

教师

时间

地点

书法1

孙建军

周五下午1445-1620

A301

书法2

沈海青

周五下午1445-1620

A303

国画1

柳斌

周五下午1445-1620

国画室

合唱

高巧云

周五下午1445-1620

音乐教室

舞蹈

张静

周五下午1445-1620

唱游教室

蜡染

辛欣

周五下午1445-1620

美术室

国画2

曹争妍

周五下午1445-1620

美术室

素描

张秋凤

周五下午1445-1620

素描室

篮球

王治华

周五下午1445-1620

篮球馆

啦啦操

贺田田

周五下午1445-1620

体育馆

晴耕雨读

马洪元

周五下午1445-1620

晴耕园

花样跳绳

项丽

周五下午1445-1620

体育馆

经典阅读

张夕

周五下午1445-1620

阅览室

2023学年第一学期上海市毓秀学校主题系列教育一览表

项目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年级分层

教育目标

主题教育课

主题班队课

主题教育课

主题班队课

六年级

学习常规,

做合格中学生

友爱相处

学会感恩

心怀仁爱

我们的节日——清明

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生活,培养仁爱之心,以激发学习动力,建立为人良好性情。

七年级

缅怀先烈

继承精神

我们的节日

——中秋

关心集体

关爱他人

文明上网

健康成长

培养学生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学会处理自身在集体中的关系和自律能力。

八年级

告别陋习

走向文明

诚实守信

为人有责

早立志向奋发有为

科学统筹

培养习惯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引导其树立较为明晰的志向。

九年级

珍惜时间

把握青春

努力拼搏,

为自己加油

成功无捷径,同学当奋斗

依依离校

难舍美好

激发学生为自己的目标努力拼搏的精神,培养其不虚度生命的思想意识。




三、课程实施与评价

(一)国家课程实施

1. 学科课程实施

1)落实五育并举,开齐开足国家课程

加强教学管理,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严格按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健全教学管理规程,统筹制定教学计划,优化教学环节,通过教研组、备课组落实各项教学管理流程,强化过程管理、及时反馈定期开展的教案检查、作业检查、听课等情况。

2)坚持素养导向,强化课堂主阵地

在学科课程实施中,要始终坚持素养导向,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要强化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要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注重实践应用,强化实验教学

在学科课程实施中,要注重实践应用,加强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验、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应用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 推进学科教学的数字化转型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科课程的实施也要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数字化学习能力。

5)开展学科实践和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校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实践和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包括科学实验、社会调查、文化考察、创新设计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促进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2. 劳动课程实施

(1)落实五育并举,加强劳动课程的实施

全面落实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中,加强劳动课程的实施。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制定相应的劳动教育课程计划和教学目标。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劳动活动,如手工制作、蘑菇种植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和乐趣,从而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

(2)注重实践应用,强化劳动技能培养

劳动课程的实施要注重实践应用,强化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学校应该提供各种实践平台和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各种劳动技能。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让学生养成文明、安全的劳动习惯。

(3)推进项目化学习,提高劳动教育质量

为了提高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推进项目化学习的方式。项目化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实际任务,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要求,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用性的项目,让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实践探究等方式完成任务,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我校的“蘑菇种植”课程就是中小学一体化的项目化学习。

(4)加强家校合作,共同推进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也需要家庭的配合和支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进劳动教育。通过组织亲子活动、家长会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劳动教育计划和要求,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劳动教育中来。同时,邀请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劳动课程设计和实施中来,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

    我校近年来趁着“书香校园”建设,推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旅”,落实研学行走课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直是我国求学的优良传统。研学行走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对知识和实践的综合理解。其综合范畴非常广,它的课程标准研制与活动教学实施以语文、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科学、艺术等学科为主,突破了学校课堂教学及分科教学的局限,探索出一种跨学科融合的创新型校外活动课程模式。

为了更好地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帮助学生了解区情、市情、国情,开阔学生眼界、提升学生家国情怀,提高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结合“三区融合”的传统活动,特别推出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旅”。此课程将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历史古迹、非遗传承基地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学生们将有机会亲手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学习书法和绘画,品尝各地美食,以及参与各种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

通过这样的研学行走,学生们不仅能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丰富内涵,还能在实践中培养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团队合作和交流,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和文化素养。

此类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在未来,他们将更有信心和能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课程名称

内容描述

走进博物馆

参观博物馆,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和传承,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历史古迹探访

探访历史古迹,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变迁,感受中华文明的辉煌。

传统手工艺制作

学生亲手制作传统手工艺品,了解手工艺的技艺和传承,培养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

书法与绘画体验

学生体验书法和绘画的魅力,了解中华艺术的独特风格和表现形式,培养艺术素养。

各地美食品尝

品尝各地美食,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丰富多样和独特风味,培养对美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传统节日庆祝活动

学生参与各种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文化内涵,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校本课程实施

校本课程主要包含学科拓展课程、学科提高课程及学校特色课程。学校通过整合与优化,具体落实为两大课程群,即跨学科课程群和生活经验课程群。

1.跨学科课程群:因趣分群,长短课时相结合

学校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围绕领域、科目、模块,设置微课、专项课和群课三个层次贯通培育课程,采用长短课时相结合的实施方式,让学生通过拓展、体验和探究等多种学习形式,获得跨学科素养,将宽泛的、不稳定的兴趣逐步聚焦,最终形成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

2.生活经验课程群:因需分群,内外资源相结合

学校根据学生的生活需求,将生活经验课程群分为生活技能课程、生活拓展课程和生活实践课程。通过生活技能课程,学生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拓展课程通过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生活实践课程则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的社区资源,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环境中学习和实践,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

领 域

学 科

特色校本课程

培养目标

心理健康与主体发展系列

心理健康(必修课、选修课);

校班会主题活动

心理剧社、心理小报、六年级学生适应性心理、九年级学生升学心理、学会感恩,心怀仁爱;关心集体,关爱他人;早立志,奋发有为;成功无捷径,同学当奋斗等 主题教育课

侧重于自立精神的培养

艺术审美与休闲健身系列

音乐、体育、美术

学校 “毓秀之音”合唱社团、舞蹈、蜡染、国画社、“素描、“墨缘”书法社、体育俱乐部各种球类社团等。

侧重于自立精神的培养

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系列

理、化、生、政、史、地

学生环保社团、理化实验探究、旅游指南等。

侧重于共生意识的培养

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系列

数、理、化、生、信息科技、劳技

数字故事和微电影、图像处理、折纸、十字绣等。

侧重于科学态度的培养

民族文化思想

系列

语文、政、史、地

经典阅读、趣味地理、游学活动等。

侧重于人文情怀的培养(民族精神)

西方文化与国际交流系列

外语、政、史、地

英语阅读与西方文化、英语口语沙龙等。

侧重于人文情怀的培养(世界眼光)

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系列

各学科

春秋季素质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德育综合实践活动、“毓秀之音”合唱社团、“可染”国画社、“墨缘”书法社、素描、花样跳绳、足球、羽毛球、棒球、篮球等体育社团。

侧重于领袖气质的培养

活动与学科竞赛系列

各学科

各类征文比赛、语文古诗文竞赛、数学竞赛、英语竞赛、化学竞赛、信息学竞赛、篮球比赛、男女篮运动队、运动会等。

侧重于兴趣特长的培养

(三)课后服务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本市关于开展义务教育课后服务的工作要求,坚持“愿留尽留”原则,为放学后自愿留校的学生提供免费课后服务。安排作业辅导、共青团(少先队)、阅读、科技、体育、艺术、劳动、安全实训等多种类型的素质教育活动,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丰富学生课外生活。

1.基本原则

1)以校为本,全员参与。学校将主动承担学生课后服务的主体责任,根据学生报名情况,以本校教师为主要力量开展所有班级的课后服务。同时充分挖掘校外和社区教育资源,引入优质服务。

2)安全第一,教育为先。学校在组织、落实课后服务过程中,把学生安全放在首位,落实安全责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课后服务纳入五育融合体系,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

3)规范管理,创新实施。学校将进一步细化课后服务工作流程,加强课后服务工作的规范管理。建立包含时间安排、活动内容、场地开放、形式安排、负责人员等五要素的课后服务排片表

2.内容安排

日期

年级

课后服务内容及时间安排

综合活动

素质教育活动

40分钟)

作业看护

(最晚可至18:00

周一

|

周四

~五年级

15:3016:10

16:2017:00

17:00-全部学生接回

~九年级

15:3016:10

16:2017:00

17:00-全部学生离校

周五

~五年级

14:4015:30

15:30-全部学生接回

~九年级

14:4015:30

15:30-全部学生接回

3.开展丰富多样的兴趣与社团活动

我校坚持以生为本,用心制定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服务方案,细心做好课后服务工作。学校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完成拓展课程的申报,认真审核,统筹安排授课时间和班级。授课结束后,老师们及时完成《课后服务拓展课程教学记载册》的填写。

学校在放学后推出“快乐30分”综合活动,为学生提供活泼多样的拓展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和核心素养。

综合活动后,学校还为特长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足球、棒球作为学校特色社团,已开展多年,在教练的专业指导下,孩子们学习运动技能,以球增智,既磨炼益智,又释放快乐。自然笔记、走进蓝染、书法、国画、鼓号队等形式多样的社团课程既丰富学生的活动体验,又关注到学生艺术特长的发展。

在延时看护阶段,根据中小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及兴趣爱好,学校将不同类别的拓展课程在课后服务中进行合理地渗透。如,安排学生展开自主个性化的阅读活动;为提升学生科普知识,开展专业学科类的教学讲座内容,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带领学生一起观看具有爱国主义,或对学生有教育意义、励志类的电影,如动画电影《自古英雄出少年》、科教片《地震防震》、亲情类《下辈子还做母子》等。在课后服务工作中有机融入丰富的拓展课程,积极熏陶学生,全面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4.开展作业辅导

“作业辅导”对学生而言是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学会时间管理的契机;对家长而言,更是切实帮助并解决民生问题的一件大事。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和能力,学校在推进课后看护工作中按现有班级配置安排学科教师(根据各年级组需要确定学科)为学生作业答疑解惑,加强对学科作业与练习的及时反馈、订正、面批等。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还会根据学生的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确保有难度的作业尽可能在校内完成。此外,教师需完成《学科作业档案本》的记载,进一步提高作业设计与实施能力。

5.开展红色课堂和家长讲堂

因一二年级没有书面作业,课后看护以口头作业辅导为主,为丰富学生课后服务内容, 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我们在一二年级增加了拓展活动和党员红色课堂及家长讲堂等看护形式,由课后服务老师将班级学生带到指定教室参加课后服务拓展活动,活动结束后带回班级并送出校门。

(四)课程评价

1.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旨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诊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供改进学习的建议。学习评价通常包括课堂表现、作业、测验、考试等方式,涵盖了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掌握、技能发展等多个方面。

毓秀学校评价表_01

2.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旨在评估教师的教学水平,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改进教学的建议。教学评价通常包括学生评价、同行评价、领导评价等方式,涵盖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多个方面。

毓秀学校评价表_02

3.课程方案评价

课程方案评价是对课程方案本身的评价,旨在评估课程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诊断课程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改进课程方案的建议。课程方案评价通常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效果等方面的评价,涵盖了课程设计的整体思路和结构。

毓秀学校评价表_03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

新课程改革是项艰巨的任务,必须要加强组织领导,并有健全有力的组织管理网络和工作机制来作保障。建立学校课程领导小组和实施工作指导小组,形成以校长亲自抓,教导处专人负责,教研组分工实施,教师共同参与的工作管理网络;学校抓总体规划、教导处抓指导管理、教研组抓专题研究、教师操作实践,各条线职责分明、各司其职、统筹协调。

学校课程管理网络图

各教研组

各年级组

校长书记室

教导处

教师处

学校课程

德育处

学生



 






2.积极探索双新背景下的组织管理机构模式,努力优化机构组织功能。

切实凸现“以人为本”的先进管理理念,发挥学校组织机构特有的功能,着重实现“人性化”管理,改变传统的管理职能,注重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为新课程的实施构建全体教师能充分发挥创造力的平台。

(二)制度保障

1.切实注重校本研修制度建设。

校本研修是课改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要求,是推动课改进一步深化的内在动力。校本研修要真正做到以校为本,以校为本的本质就是以解决学校存在的问题为核心,学校存在的问题是校本研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们要十分重视教师的成就价值的展示和获取成功的体验,我们还要注意启动团结协作的互动机制。在自主探究、协调发展的教研活动模式的运行中,将教师自我驱动与群体互动结合起来,构筑为校本研修的动力体系,增强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校尽可能多的为教师参与校本研修提供支持,努力营造一个学习型的校园,形成一种浓郁的校本研修氛围,提供全体教师研究、交流与发展的平台。

2.加强师资培训,优化学校师资资源

合理配置学校师资,实现最大的师资效益,激发每一位教师的工作潜能,发挥其最大的工作积极性,引领全体教师关注自身发展,关注自身价值的实现,关注教师的生命质量,发挥每一位教师最大的作用,扬长避短,因材而用,逐渐建立一支结构合理,具备相应研究能力,同时具有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

1)教师培训首先解决的问题是:教师发展还需要什么?

2)积极寻找教师培训与实际需要的结合点。

3)学校教学研究活动与教师的专业成长的有效整合。

4)健全教师培训的操作架构和运行机制。

3.规范学校教学常规 严格落实新课程教学计划

按新课程目标要求,结合学校资源,规范和科学地严格地制定新课程教学计划,同时正确处理常规和创新两者之者的关系。我们的思考是:在常规的基础上求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求发展,没有完善的常规基础,不可能有完善的创新之举。在新课程的推进过程中,各类教学常规的落实显得尤其重要。

4.加强课题研究

全面实施新课改,教育的理念,课程的体系,教学的体系,评价的手段与方法都将发生根本性变化,这对我们来说研究的领域将更广泛。研究的问题将更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应该在教育实践中注意共性研究与个性研究的一致,规范研究与创新研究并存,同时让现状研究与远景研究统一起来,以保证新课改在我校的全面实施,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三)资源保障

1.整合教育资源

我们不仅要在学校内部整合教育资源,还要积极寻求与外部优质资源的合作,共同开展九年一贯制培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研究。通过资源共享,我们可以提高教育效率,减少重复投入;通过课程共建,我们可以集思广益,丰富课程内容;通过人才共育,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多具有综合素质的学生。

2.教学环境一体化建设

在已有的创新实验室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建设学科教室,确保教学环境和设施设备的应用贯通。这不仅包括传统教室的功能完善,还有实验室和活动教室的多元整合。这样的环境设计旨在增加学生深度体验、自主探究、个性化学习的机会。通过多元化的环境因素,如科技、艺术、文化等,我们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他们的知识积累、实践探索、个性探究和团组协作提供有力的资源支持和保障。

3.在线课程学习平台

我们将持续推进在线课程学习平台的应用,并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学习模式。这样的模式将为学生提供更为灵活、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此外,这种模式还将形成适应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环境,为新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2023年12


分享到: